ü 热点概述
2014年5月31日,宜春至金瑞的中巴车上,一名男子突然持菜刀行凶,致5名乘客受伤。危急关头,被砍两刀的宜春三中高三(17)班学生柳艳兵,不顾危险,勇敢地冲了上去,将歹徒按倒在地,并最终夺下歹徒手中的凶器,保护了更多的乘客。但他由于伤势严重,不能参加高考。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昌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
ü 相关评论
@争抢“夺刀少年”,体现了大学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担当。
@高考应保持自身严肃性,道德不能代替对学业的考核。同时保送违背高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ü 模拟题
清华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纷纷向“夺刀少年”柳艳兵伸出橄榄枝,针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ü 参考解析
“夺刀少年”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颂扬和学习。清华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纷纷向“夺刀少年”柳艳兵伸出橄榄枝,这样的举动应该全面的看待。
“夺刀少年”因为夺刀救人身负重伤,不能参加高考,各大高校向其伸出橄榄枝无疑是希望在肯定这样一个行为的同时希望帮助“夺刀少年”完成大学梦,体现了大学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担当。同时,破格录取像柳艳兵这样品德优秀的学生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核心价值观,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高考强调的是公平,“道德高尚”难量化、难评判,容易引发公平之争。不能量化,便会带来加分、保送腐败,影响高考公平。层出不穷的民族生造假、体育特长生造假等事件屡屡被曝光,我们不免会有担忧。同时道德加分会使“好人好事”变得功利。而且,这样的保送、道德的加分、褒奖的方式是否有利于接受方长久的成长?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认为对于弘扬社会正气,乐于无私奉献和践行美德的好人,社会理应通过一定的公共资源倾斜予以奖励,高考“道德加分”或者“保送”就是一种鼓励手段。但是我们需要把这种鼓励的手段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为了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腐败或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可以讲信息公开,让大众一起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将先进的事迹,在校园、在教育考试部门的网站上公示。“见义勇为”也是一个硬指标,由相关部门经过调查认定,给予“见义勇为”称号的,就如同奥数一等奖荣誉、体育、艺术特长生称号一样,可以作为加分的参照。
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不仅好人能得到社会有利的回馈,而且社会正气将浩然长存。